封面

一些財務比率分析指標

※本文僅是個人上課與讀書筆記整理,若有誤的話麻煩指正。

想知道一間公司的營運情況好不好
單用肉眼看可能比較不容易看出來
畢竟只有單一一個數字(例如net income)的話
沒辦法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很會賺、管理得當、負債比多不多等等

 

以下參考葡萄王財報上可以看到的常用比率為例:

◎財務結構

‧資產負債率/負債對總資產比率 (Debt Asset ratio / Total Debt to Total Assets)
又稱負債比率,企業負債總額占企業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可以衡量比較公司的負債與風險,
公式:(負債總額total liabilities ÷ 資產總額total assets) x 100%
企業的負債比率到底要高還是低好?
對債權人來說當然要確定可以還得出錢,所以不能太高;而對投資人與股東,會因融資杠桿提高投資報酬、並可用較少的資本/股本投入取得控制權。因此,經營者應該在不會造成償債危機的情況下,只要獲利高於所應繳的利息,就可以提高借入資金。詳細的解說推薦看→這個網頁,他的說明蠻好懂的。所以這個值的高低還是要看投資報酬率等其他的值來決定。

 

‧長期資金佔固定資產比率(Long-term Capital Ratio)
長期資金與固定資產的比例。
公式:(長期資金 ÷ 固定資產) x 100%
在→這個網頁的說明蠻好懂的,他的比喻是「不能拿現金卡來買房子」,對公司來說當然也不能用馬上就要還的錢來投入固定資產,相對的當然也就是說長期資金越多越好,所以這個比率基本上越高分越好(健康)。

 

◎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又稱營運資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主要是用來看短期償債能力。
公式:流動資產current assets ÷ 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
如果流動資產相對較多,代表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不過若流動資產過多、或現金持有過多,則也代表資金並沒有有效運用,或是存貨過多可能營運有問題、東西賣不出去。一般來說這個值大約2:1左右,但仍然要視產業與上中下游的定位。
此外只看這個值的話,因為是current所以若在會計年度一年後,就又有應付帳單,那比率其實是看不出來的;而流動資產因為是預計在一會計年度中會變現、銷耗的,所以當中有把存貨包含進去(但其實有可能短期也銷不出去),這樣這個值就會比較大、卻可能不夠準。

 

‧速動比率(Quick Ratio)
為了解決上面提到的:流動資產中還是包含一些比方變現能力差的存貨、預付帳款,所以把那些變現能力不好的資產都先扣掉,這就叫速動資產(Liquid capital)。
公式:(流動資產current assets - 存貨inventories) ÷ 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
在計算上簡便的算法就是把存貨這項直接扣掉來計算;若資料較完整的話也可以再把預付賬款、待攤費用也扣掉。

 

利息保障倍數(Interest Protection Multiples / Times Interest Earned, TIE)
同樣是來衡量償債能力的指標之一,相較於前兩個指標是針對流動負債,這個指標則針對利息,要看的是公司有沒有辦法還出利息的錢;想到還利息的錢,就要想到前一篇財務報表概覽中提過的稅前息前盈餘EBIT。
公式:EBIT ÷ 利息費用interest charges
因為公司借入資金(舉債)來營運,除了到期時要還本金之外,每期都要給人家利息;公司發行債券也是,債權人除了關心之後能不能拿回錢,也要能夠收到利息。所以這個值當然是高的話比較好,一般來說至少要2:1以上,至少可以確保能撐兩年給得出利息,但其實這樣資金就非常非常吃緊了!通常這也會跟整個產業的平均來比就是了。
另外,除了EBIT之外,有的公司則是會用EBDIT,也就是稅前息前「折舊前」盈餘。

 

◎經營能力

‧應收款項週轉率(Receivables Turnover Ratio)
這個指標是要看一年內,應收帳款轉換為現金的次數。所謂應收帳款就是客戶欠的錢(有些客戶會為了方便先把貨載走,之後才給錢)。不過因為客戶並不是一直都欠著,數字會隨時間點變動,所以要採用一個平均值來計算才合理,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採一年中期初、期末的平均。而這個指標就像是這一年賺到100元,而平均應收帳款是20元的話,100÷20=5代表一年有5次把應收的20元轉換為現金(真的拿到錢)。
公式:營業淨收入 ÷ (期初、期末應收帳款平均)
有些公司會讓客戶先欠款,可能因為讓對方比較好作帳,也可能就是商場上的人情給個方便、錢之後慢慢算這樣,不代表說完全不好,因為有些公司是會以其他誘因來讓客戶提早交錢,比方早給錢就有優惠;當然若慢給,也有可能代表客戶營運出現問題,所以給不出錢。總之有不同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變成呆帳。

 

‧應收款項收現日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Days Sales Outstanding, DSO)
簡言之,就是等多久才拿到應收款項,若可以的話當然是越快拿到錢越好。天數越多,代表資金還沒到手、在外面單位的時間越長;反之,代表越快收到錢,管理工作效率越高。
公式:365天 ÷ 應收款項週轉率
把365天除以應收款項週轉率,比方上面的例子五次的話,代表每一次平均是365÷5=73天,才會收到錢。

 

‧存貨週轉率(Inventory Turnover)
這是想知道一年內可以把存貨賣光幾次。存貨因為是特定時間點的概念,所以要找一段期間的平均,通常也是採期初期末兩者平均。
公式:銷售(營業)額sales ÷ 平均存貨inventories
這數字主要要和產業平均來比,而且甚至不同產業,對於這個指標重視程度也不同,像是賣食物、和賣鐵條,兩者可以存放的時間就不同,賣鐵條的基本上就不會太需要強調存貨週轉。另外有些看好未來商品會大漲所以故意先囤貨,這樣子短期內這指標會比較低,但也並不代表營運出問題。附帶一提,有些分析者不是採sales,而是改用銷售(營業)成本,以避免高估。

 

‧平均售貨日數/存貨週轉天數(Days Sales of Inventory)
同上,知道可以賣光幾次後,一樣也會想知道每次賣光一批存貨需要幾天。
公式:365天 ÷ 存貨週轉率

 

‧固定資產週轉率(Fixed Assets Turnover)
因為sales是企業利用固定資產(土地、機器、設備等)賺到的錢,所以就想說看看靠固定資產可以賺到多少。固定資產可以用期初和期末平均取得的值,或者用固定淨資產(net fixed assets)來算。
公式:銷售(營業)額sales ÷ 平均固定資產
這個值高的話代表固定資產的製造效率高,但太高的話也可能是固定資產太少、不足以生產那麼大的單。

 

‧總資產週轉率(Total Assets Turnover)
這個就是把總資產都一起丟進去算了。
公式:銷售(營業)額sales ÷ 總資產total assets
總資產就是考量整體的,到底公司運用資產的能力如何,這個數值可以跟同業的來比較。

 

◎獲利能力

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 ROA)
和總資產週轉率不同的在於這次想知道的不僅僅是經營能力,而是「獲利」能力,所以採用的是把一些哩哩叩叩的扣掉後的net income。但也有分析者主張要把債權人的利息加回去,因為債權人也是投入錢的人,所以他們的錢其實也還是要算進去,只是計算上因net income已經扣稅,因此利息的部份也要考量稅率問題,這樣加起來才具同等的意義。
公式:淨利net income ÷ 總資產total assets
或是:[淨利net income + 利息 x (1-稅率) ] ÷ 總資產total assets
這個數字高一點當然較佳,才知道錢投入到資產中,是不是真的賺得較多、夠多、比存在銀行定存還多(不然就存在銀行就好了)。

 

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 ROE)
這可用來看公司用股東的錢來創造獲利的能力如何。
公式:淨利net income ÷ 股東權益common equity
ROE高的話,代表公司運用資源來獲利的能力佳。這可以跟下面的EPS比較看看意義,因為分母的不同點在於ROE採用整個股東權益(包含保留盈餘、特別股),而EPS採的是發行股數。

 

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 EPS)
這就是看公司發行的股票,每一股賺多少。
公式:淨利net income ÷ 公司發行的普通股加權股數
EPS可以知道每股賺多少,所以EPS高的話往往也會提高股價,因此買股票的一個參考指標就是用股價 ÷ EPS = 本益比(price/earning, P/E),可知道投入的錢要回本的能力為何,相關參考資料可以看→這個網頁。另外EPS可以跟ROE一起看,若EPS高、但ROE低,代表公司可能未有效運用保留盈餘,應該要發放股利給股東才對。

 

純益率/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
主要是看net income占營收的比例。
公式:淨利net income ÷ 銷售(營業)額sales
這個主要是兩個方向:針對一間公司是看長期走勢,而在產業中則看是高於還低於整個產業平均。這指標因為是會考量到副業收入,所以若公司主業賺錢副業賠錢的話,數字當然就不見得會高。

 


◎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比率(Operating Cash Flow Ratio)

淨現金流量允當比率(Fund Flow Adequacy Ratio)

現金再投資比率(Cash Re-investment Ratio)


◎槓桿度

營運槓桿度(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 DFL)

財務槓桿度(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DOL)

 

通常這些指標都是提供一個參考,就算值一樣,也不代表一定就怎樣怎樣,都要看產業類型等其他因素,所以不能太過仰賴少數幾個比率,以免見樹不見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aya (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