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Cognitive, Teaching, & Social Presence

Social, Teaching, & Cognitive Presense

這個是由GarrisonAnderson繼community of inquiry之後在2003所提出的完整概念。
乍看之下不知道它要講什麼,這邊我試著把它再白話一點解讀。

(以下是我目前的理解,如有誤的話.....麻煩跟我說一聲囉!謝謝)

 

直觀的想法,在學習環境中(無論實體或線上),對學習者而言他所碰到的有包括什麼東西?
就是老師同學內容

這幾項與學習者交互作用之下形成的學習環境中,也當然就影響學習者的engagement引起互動囉
(engagement這個詞真的很難用中文講,他是學生被學習吸住、契合、投入在其中的感覺)

 

所以要希望學習者能夠「吸」在教學環境中(尤其是線上學習)
就一定要讓學生覺得他是身處在裡面、是可以把自己投射在那個情境裡。
(就是要入戲的意思啦)

 

也因此,老師其他同學教學內容,對學習者而言都是在環境中的重要角色。
要覺得他們是真的存在於學習環境中的、有臨場感的,
也才能夠讓學習者能夠真正投入學習的情境裡面。

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用「Presence」這個字。(臨場感、存在)
它是媒介所營造的環境中
給學習者形成的主觀經驗。

 

在Danaher, Gururajan, &  Hafeez-Baig (2009) 的文章中就用一張圖表示
( http://eprints.usq.edu.au/4714/ )

[教育] Cognitive, Teaching, & Social Presence  


  

 

 

 不過我自己的理解是比較偏這樣子解讀:

[教學] Cognitive, Teaching, & Social Presence

 

 

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他會面對教學內容老師其他學生
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環環相扣而非獨立的;
一個教學上的應用可能就包含了2~3個Presence,
比方討論區可能就有Social跟Cognitive等等。
三者的交互作用如下圖:

[教學] Cognitive, Teaching, & Social Presence  

 

 

Social Presence

這指的就是學習者之間互動、訊息交流的呈現。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把自己投射在學習情境中與其他學習者交流,並不只是單純打字而已。
我們會想成在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其他同學好像也真實存在那邊這樣。
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鼓勵、分享所學到的東西。
而也因此漸漸有了團隊的凝聚力,也更能促進我們學習。

所以Social Presence 有幾個要件,包括有效、開放的溝通,以及團隊凝聚力(Garriso, 2007)。
如果缺乏有效的語言或非語言溝通,這個溝通媒介的social presence就會降低。
通常的作法包括基本的留言板討論區,以及即時聊天室等社群的功能。
現在有社群網站如臉書,也可用來提升social presence。

當然要促進Social presence,也必定要考量到安排協作的活動跟作業給同學。
而在[這個網頁]也提到,能夠提供可信任、舒適的社群環境也很重要。
學生們透過哈拉、閒聊,回文鼓勵一下、搶個頭香回文之類的,都可增進Social Presence。

 

 

Teaching Presence

這個針對的當然就是老師的角色囉!
只要是教師所作的功,就是在Teaching Presence裡頭。
它包括教學前跟教學中,教學前,老師要進行課程設計教材開發
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並且適時給予支援,來幫助學生塑造學習經驗。

也因此,老師應該要先訂好明確的目標期望,並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切入指引學生。
這影響的層面當然就包括課程綱要、參考書目等的規劃,以及課堂活動、作業的設計與安排。
教材的呈現也需要適當,所以像上課的時候放PPT來講,也是要設計過頁面上的內容。

這些都會影響到social presence和cognitive presence,所以老師的角色真的蠻重要的。
在線上環境中當然也是要特別安排要讓學習者能夠感覺得到老師的存在,不是單純放放影片就好;
像國外如MIT的開放式課程影音,還有一些演講如TED,他們就很能抓住觀看的人的心,
會讓你覺得他們有帶動到整個班的氣氛──包括在螢幕前的你。

 

 

Cognitive Presence

從前面兩種交互作用看完,再來當然就是學習內容的部份了。
要教書最大的希望,一定是希望學生有真的學到東西,而且是能帶走的!
那內容當然就要考量到能否給學生有意義的建構出他們學的、且要避免增加過多認知負荷
在某種程度上學生能夠有意義的進行認知建構,這樣的範疇基本上就是cognitive presence。
簡言之只要跟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相關的,都包括在cognitive presence就是了。

那在這個範疇之下看線上學習,也就包括了學習系統架構介面等層面。
避免增加認知負荷、也要避免對基模的產生造成阻礙
一些主要應用例如:學習歷程自我紀錄、關鍵字、精華區FAQ等等。

 

 

相關閱讀:
http://communitiesofinquir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aya (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