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方法:「現象學」筆記
在提現象學內容前,真的要抱怨一下,現象學的文章並不是那麼好讀。
之所以不好讀的原因除了寫論文的人寫得太文謅謅太假掰之外,
另一主要原因則是因為原文翻譯為中文時的名詞並不固定,
或是中文的詞義不足以表達原文的意思,於是就創造新的詞彙來用。
另外要提一點,就是現象學當時的時代趨勢。
許多學派學說、理論、model等或多或少可以反應當時的時代氛圍──
現象學是Edmund Husserl (胡塞爾)提出,時間大約就在1900左右。
從一八多到一九初,都是以科學、邏輯實證為大宗。
(教育領域在1913年也是走這個方向為主的行為學派為主流)
但是因為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在於追求通性、以簡敘繁,
所以一些異質的、變化的特性都會被剔除掉;
也因為追求理性,難免就會造成過度機械化、物質化。
這在一般科學界還可以想辦法解釋之,但是碰到人的社會就麻煩了!
由於人實在太過複雜,
過去邏輯實證、追求通性的方法沒有辦法完整的解析,「掛一漏萬」。
漸漸的歐洲科學危機就發生了,經驗主義者便跳出來:
「人要趨向捨棄表面的自然論、客觀論,世界真理的存在應該透過人的知覺感受!」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胡塞爾提出的現象學就是基於改善過去的科學方式所提出。
(他並沒有完全放掉追求所謂的通性,所以他也強調現象學方法應該仍是要採科學的方法)
他也試圖把「我思」和「所思」之間想辦法做一個連結,而不是過去的二元對立。
而這個橋樑,就是人的「經驗」。
Phainomenon 指的是現示在經驗事務。
Logos 則是學問。
合在一起就是──
Phainomenon + Logos = Phenomenological 現象學!!
現在要準備進入主題囉!
首先,請你先想一下「杯子」這個東西,你曾經有什麼樣的經驗?
(使用經驗、看到碰到摸到的經驗等等)
相信你想到的,或多或少一定跟其他的人所想的、所經驗的有所不同。
比方有人想到的是用馬克杯喝巧克力、
有的人想到的則是用酒杯喝香檳、
有人則是想到用茶杯來裝假牙等等。
這些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經驗,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不同的經驗。
但我們可以發現杯子似乎也有某些通性?比方說可以用來裝東西。
再來是下一個想想看。
你曾經經歷過什麼樣的經驗,讓你感覺心裡面有壓力?
這一定更複雜,人人都有很多不同經驗:
有的人是面臨考試時怕考差而有壓力、
有的人則是考試到一半想要尬賽而有壓力、
有的人是想要約女生時有壓力、
有的人則是趕上班塞車而有壓力。
有這麼多種情形大不相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感覺到心裡面的壓力這東西也是存在某些通性?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想想曾經經歷過的較好的師生關係?
有人的經驗是碰到很關心學生的老師、
有的人則是因為老師的教學風格等等。
這中間隱隱約約也存在一些共通性對不對?
從上面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
無論是具體的東西如「杯子」、
無形的東西如「心裡的壓力」、「鬼」、
或者是與其他人交互之下的關係如「師生關係」、「醫生與病人」等,
可透過人來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並且漸漸發現這些主題上,他們自己都有些通性存在。
而這些通性是可以幫助我們去接近到事物的本質。
基本上現象學主要的意涵大概講了一大半了。
現象學的重點之一,就如上面說的,在於人的「經驗」。
人是生活在所經驗到的情境中,且人現在的經驗也會受到過去經歷的經驗影響──
所以每一種經驗都是獨特的,生活經驗也因此非常之複雜!
(知識也正是因我們生活經驗而獲得)
透過開放地瞭解與某個主題有關的不同經驗,再歸納,我們便能夠漸漸接近那個主題的本質。
所以說現象學是一種方法論,而不是哲學內容;
它是一種瞭解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一個單一知識。
現象學著重在受訪者對自己身處的世界的瞭解──
既然是他們自己的瞭解,研究者就不去加入研究者自己的看法或經驗,單純「還原」受訪者經驗;
不去增刪、修改,也不去解析是否有什麼言外之意、或是套用其他人的說法來推導這個受訪者所說。
簡言之,就是一句話:「Describe, don’t explain it.」(Ihde, 1986)
(這就屬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相對的,非描述性的方法是要找言外之意、套用理論架構來解析interpretation)
那研究者要怎麼不做預設及判斷?
現象學的方法是「懸置」、「存而不論」、放入「括弧」(brackets,括弧)。
就像剛剛的三個例子。
研究者不去討論到底杯子的本質存不存在、是不是真的有壓力這東西,他就當它是存在的就對了;
研究者也對既有的理論、架構、過去的通則等等都擺著不管,不去用它們!
完全就是著重在受訪者本身所說出的經驗。
也因此,現象學主要也是用在「發現問題」為主 (而不是解決問題)。
以上是現象學基本的一些介紹,至於真正用在研究當然就......沒辦法那麼好運了。
所以看一些現象學的研究 (比方護理領域),研究者某種程度仍需要去詮釋、分析受訪者說的。
步驟的部份就之後有時間再提了。
留言列表